EN
党建工作

“我的奋斗故事”特别策划③ | 解码者与铺路石:探秘那些定义行业的先锋团队

作者:
时间:2025-07-29

北自所怀揣梦想的奋斗者,

以强企报国的高远志向为刃,以精益求精的匠心底色为墨,

与企业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共生共荣,雕琢出不凡篇章。

每一段交织着汗水与成长的奋斗故事,

都是北自所发展历程中最珍贵的注脚。

即日起,《我的奋斗故事》将在前期征集的故事中进行摘选,分期呈现北自所奋斗者群像,厚植“奋斗创造幸福”文化基因,点燃接续前行的精神火种,激发全体职工干事创业热情,谱写公司高质量发展新篇!

一、扬帆国际,布局未来

未雨绸缪,精心布局。生产力中心国际标准化团队敏锐地意识到,布局仿生学、仿生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不仅需要技术研发,更需在国际标准化领域拥有话语权。团队深入分析ISO/TC266仿生学技术委员会的运行状况,发现这是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战略机遇。那段时间仅论证报告就修改了十几版,就是为让各方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战略意义。获得内部支持后,为赢得国际认可度,团队多次进行深夜视频会议,耐心阐述我国推动仿生学标准化发展的愿景和能力;为掌握ISO复杂的程序和规则,大家一起在白天工作时间外,利用晚上和清晨一遍遍研读ISO导则,反复推敲每个专业术语的准确表达……每个人都拼尽全力。2021年,北自所成功获得ISO/TC266秘书处资质,实现中国在该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突破。

初战告捷,再创佳绩。2022年的年会是该团队展示中国实力的关键舞台。为了展示中国的实力和诚意,团队提前数月开始准备,制定详细的发言计划,准备精美的展示材料,甚至模拟出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应对策略。最终在年会上获得了包括原主席在内的各国代表的赞赏和支持,更坚定了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信心。与此同时,团队并未止步,而是将目光投向国内标准化体系建设上。筹建过程同样充满挑战,光是前期调研和协调工作就花了近半年时间,有时一天要打几十个电话,联系数十位专家,就为确保各方意见得到充分考虑。2022年底,全国仿生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98)成功获批成立,北自所成为秘书处承担单位,完成国际国内“双轮驱动”战略布局。

二、智能制造巨轮上不可或缺的“螺丝钉”

锐意进取、知行合一,锻造过硬本领。智能制造技术与标准创新团队坚持学习与实践并重,持续追踪前沿技术动态,通过“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任务重、时间紧的科研压力之下,大家结合业务场景构建多模态产业互联网云原生技术架构,开发了50余项功能构件,形成面向产业赋能的数字化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最终项目顺利通过验收。“XX”项目需攻关基于风险的一体化新技术、方法和解决方案,要完成考核指标要求,又要保证一定的市场成熟度。团队研发人员克服自身困难,在项目期内于北京、合肥等地通过集中办公方式进行技术攻关,确保了整个项目的推进与完成。每当面对项目攻关任务,团队成员常常主动牺牲休息时间,每个人都不计较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勇挑重担,将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的事业追求。

和衷共济、携手同行,铸就卓越文化。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团队创新“蜂群协作”模式,建立“老带新”传帮带机制和“AB角”互补制度。面对技术瓶颈开展“头脑风暴马拉松”,遭遇突发状况启动“应急响应链”,取得突破进展实行“成果共享制”。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团队培育出迎难而上、协同攻坚的科研作风,取得了系列突破性成果,制定了智能工厂、工业软件、云制造、数字孪生、数据空间、智慧供应链及系统集成等几十项国家/行业标准,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不仅显著提升了北自所的科技创新水平,有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更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夜深,风起,楼外花香浮动。那盏北自所主楼三层窗内的台灯仍旧亮着,只是光更柔和。路过的人常会看见窗内团队成员仍在奋战的身影,坚硬,却透着别样温暖。

无数个不眠不休日夜的攻坚,把行业标准打磨成清晰的细则。从实验室的数据校验到多地辗转的技术攻关,每一步都浸透着扎实的专业付出。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严谨中,凝聚起推动行业进步的力量。未来的路还长,但只要这支队伍在,就有底气笃定:我们建立的不只是标准,更是行业应有的规范与前景,是“中国智造”的磅礴力量!

京ICP备:05006406号  版权所有: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信诺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