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自所怀揣梦想的奋斗者,
以强企报国的高远志向为刃,以精益求精的匠心底色为墨,
与企业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共生共荣,雕琢出不凡篇章。
每一段交织着汗水与成长的奋斗故事,
都是北自所发展历程中最珍贵的注脚。
即日起,《我的奋斗故事》将在前期征集的故事中进行摘选,分期呈现北自所奋斗者群像,厚植“奋斗创造幸福”文化基因,点燃接续前行的精神火种,激发全体职工干事创业热情,谱写公司高质量发展新篇!
一、 破难题,求实创新守匠心
与难题较量。河北沧州车间里,三条干法锂电隔膜单向拉伸生产线静静伫立,承载着客户公司在锂电隔膜领域的新希望,却在调试阶段出现了一个大难题。按工艺要求,10个工位的膜卷中心必须一致,然而当操作人员试图转动手轮时,手轮纹丝不动,纠偏机构也毫无反应。自控事业部的现场人员王海军经过反复思考论证,提出了大胆的应对方案,调试团队迅速行动,大家全神贯注、小心翼翼操作,确保每一个步骤不出半点差错。改造完成,效果立竿见影,后续三条线的30个纠偏机构相继顺利完成,客户竖起了大拇指。
与时间赛跑。在安徽安装烘箱风嘴的过程中,现场团队发现直线度存在异常,对后续设备安装调试进度带来不利影响。现场人员立即决定利用现有工具修正偏差,各部门应急联络群也纷纷忙碌起来,与业主方沟通改进方案,反复试验解决办法,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的响彻在车间里,机器嗡嗡作响,操作台上堆满了调试记录单,技术人员汗水浸透工服。经过 6 个小时奋战,误差成功缩小到了1mm,装置经严格检测符合产线要求。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画上圆满句号。
二、开辟高压开关行业智能转型新航道
攻坚克难,汗水铸就智造脊梁。面对2025年3月设备到货时厂房未完工、无吊装、尘土弥漫的苛刻条件,智能装配事业部项目负责人李新带领团队“车拉肩扛”,仅用20天完成所有设备安装,远超预期。为冲刺“5月30日”投产刚性节点,团队放弃周末休息日,一周连续7天奋战在现场,五一期间仍高强度作业,以“节点倒逼进度、效率置换时间”的拼搏精神,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用肩膀扛起了智能制造的脊梁。他们的每一次装配调试、每一次深夜攻坚,都在无声地垒砌着行业的新标杆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创新引领,攀登电力智造新高峰。作为高压开关行业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产线,自项目签约落笔那刻起,团队就一刻不停地行动起来。当城市霓虹渐次隐入夜色,研发中心的灯光依然映照在图纸上,键盘敲击声与设备调试的蜂鸣交织成深夜的奋进交响曲。面对客户需求的动态演变,他们以数字化敏捷开发体系为舟,在数字孪生的虚拟战场与实体车间的现实维度间架起桥梁。当技术瓶颈如险峰横亘眼前,以“破壁者”的姿态开启了一场“百日攻坚”——仿真系统的荧光屏前流转过数百套优化方案,试验台上的工装夹具见证过上千次数据迭代……最终产线实现多项技术突破。
三、 匠心铸就精品 汗水浇灌辉煌
临危受命,打响双线攻坚战。2024年5月,国内首条高速镀锡板及镀铬板双生产线建设,项目对提升我国高端板材自给率具有战略意义。作为行业翘楚,北自所在竞标中脱颖而出,安装调试的重任落在了冶金事业部以刘波为首的6人团队肩上。面对450米/分钟生产速度的极限挑战、外资标准更高的精度要求,以及仅120天的工期,团队立下军令状:“必须打造行业标杆!”
使命在肩,专业铸就钢铁脊梁。团队既是技术规范的“守护者”,也是难题破解的“排头兵”,连续驻扎现场4个月,将安装进度提前10天;严控设备中心线定位、辊体平行度,确保高速穿带测试一次性达标;寒冬深夜16小时攻克电镀锡机组软熔线波动,挽回停产危机。“出差是常态,回家是惊喜。”这是团队的真实写照——凌晨赶火车、周末连轴转、视频里对家人的愧疚……但从未有过对工作的半分懈怠。最终,第一卷0.2mm镀锡板成功下线,指标全优,创下三项行业纪录:建设周期缩短5%;安装一次合格率100%;生产速度国内第一。项目也成为进军高端装备领域的关键一步,真正实现“中国智造”突破!
暮色四合时,他们关掉设备的最后一声嗡鸣;星辰初现时,他们在图纸上标注完最后一个数据。这些藏在生产线深处的身影,或许没有聚光灯下的高光,但每一次精准的设计、每一次执着的攻坚,每一次为了 0.1 mm精度的反复调试,都在悄悄改写着产品的合格率、生产线的运转效率,写满了“螺丝钉”的坚守与担当,垒起企业前行的基石。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自所)创建于1954年,是原机械工业部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现隶属于国资委监管的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06406号 版权所有: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信诺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