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安全与法律

经济合同诈骗防范

作者:
时间:2021-09-11

 

  巧识合同诈骗 实施合同诈骗的不法分子大多无实际履行能力,他们往往以虚假身份或者打 着虚假单位、空壳单位的招牌,凭三寸不烂之舌编造大量的虚假情况骗取事主信 任,达到他们的非法目的。常见的诈骗手法有如下几种:

  1、合同签订之后,不法分子信誓旦旦将见货即付货款或者收到货款后立即发货 作为诱饵,待事主供货或付款后,立即携货物、资金潜逃,断绝与事主的联系。

  2、一些不法分子主动出击,扮成厂家的推销员,选定目标后就上门推销所谓的 “高档产品”,一旦签订合同,他们就将那些实际价格远低于合同价格的货物发给买家,等买家发现上当想与他们理论之时却发现这些热情的“推销员”早已人间蒸发了。

  3、对那些稍有戒心的商家,不法分子往往在签订合同或者提货时支付少部分货款并承诺在短时间内付清余款,以此骗取事主的信任并顺利取得大额货物,此后便消失无踪。

  4、对付那些经营较为正规或经验老到的厂商,不法分子利用厂商对“熟客”经常提供先货后款这一优惠政策的特点,假扮“大客户”,以“试货”、“观察市场反应等借口,与厂商签订几份数额较小的合同,并按照合同要求予以履行。待商家对不法分子有了足够的信任后,他们突然大幅度增加要货数量,并提出享受先货后款或支付预付款的要求。鉴于之前双方的交易均顺利完成,许多厂商都会走进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血本无归。

  5、为了能尽快取得厂商的信任,达到他们实施诈骗的目的,许多不法分子在表 面“工作”上可谓做足了工夫。他们在较为高档的写字楼内租用办公室或租借他人的厂房机器,征召一些社会人员假扮公司员工、工厂工人,接着邀请目标厂商的负责人 来参观商谈,展示他们的“经济实力”。厂商们参观之后,大多会不同程度的降低戒心,被所见公司和厂房等实物所蒙蔽,继而上当受骗。

  6、部分不法分子在掌握了银行的作息制度后,口头承诺货到付款,待货主将货物送到后,他们设法拖延至银行下班后再和货主进行货物交接,然后借口手头无 足够现金而银行又已停止营业,要求推迟一两天付款,或者向货主开具一些无法 即时到银行查证的“空头支票”,大部分货主鉴于货物已运至目的地,无奈之下, 只得答应,这样不法分子正中下怀,拿到货物后即刻逃匿。

  7、一些不法分子在签订合同过程中,以手头资金周转不灵为借口,提出用房产、 票据等作为抵押,征得事主同意后,他们就以事先准备好的假房产证明、票据交与事主,待事主发现上当时,不法分子早已逃之夭夭。

  防范的方法: 详查细核明辨“真身”。 防范合同诈骗并没有绝对灵验的“妙方”,要避免 受不法分子的侵害,最重要的一点是广大商家必须对当前合同诈骗犯罪有足够的认识,在平时的交易中针对合同诈骗的种种手段提高警惕:

  1、核实对方人员、单位的真实性。对于首次交易的对象,厂商们应通过查验身份证或前往工商局查询资料来核实对方人员、单位的真实性,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身份和单位行骗。

  2、多方搜集信息。厂商们可以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搜集不熟悉的交易对象的各种信息,着重获取对方经济实力、履行能力方面的信息。如果对方实力雄厚,社会信誉好,自然可以放心交易;如果获取的信息与对方提供的情况有差别,就要在接触当中多加防备,谨防受骗。

  3、注意交易过程中的反常现象。虽然不法分子绞尽脑汁想出了不少较为隐蔽的诈骗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并非无迹可寻,这就需要商家们在交易过程中多几个心眼,注意一些反常现象,例如几次交易后突然增加交易量、交接货物时拖延时 间、对方人员提供情况相互不符、频繁变换联系方式等等。

  4、最大限度避免出现人货分离的情况。不法分子想骗取货物,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想方设法让送货人与货物分离,在拖住送货人的同时,其同伙将货物暂时藏匿。 所以,供货方在送货时,如未收到足够的货款,应避免人货分离,给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

  5、充分利用政府职能部门及金融系统资源,及时核实用于抵押物品、票据的真实性。在交易过程中,如果碰到对方以房产、货物、票据作为抵押的情况,应该尽快通过房产、银行等部门核实用来抵押物品的真实性及是否重复抵押,降低受 骗几率。

  6、对那些不熟悉的购货人,尽量避免收取其开出的“远期支票”。因为利用 “空 头期票”实施诈骗是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法,他们往往利用支付货款的“档期”, 转移货物后逃匿或者将货物销售一空后潜逃。

  如何预防经济合同诈骗

  当前经济合同诈骗虽然存在,但总的来说诈骗人的手段也并不高明。中央和地方现有的关于经济合同的法律法规对防止诈骗的形成是有效的,如能认真执行,许多骗局是可以防止的。问题出在有些法人机构在签订经济合同时未能严格按规定办,致使诈骗者屡屡得手。为此,笔者认为法人机构 在市场行为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戒盲目信任。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诚实信用是重要的原则之一,然而, 在市场经济法规尚未完备之初,诚实信用还未被普遍遵循,法人机构对签订经济 合同的对手不能盲目信任。诈骗份子往往以财力雄厚的企业为幌子,借用某些领 导、熟人的关系,虚构事实,骗签合同。

  二、戒贪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人机构总是要讲究实际利润的。而过分的贪心往往是被骗的首要因素。许多诈骗者以丰厚的利润作为诱饵,使被诈骗方 忽视被骗风险,落人圈套。

  三、戒急于求成。市场经济运行中,行情是千变万化的。办事必须讲求效率。 然而,讲求效率并不等于急躁办事。既要从速从快。又要周密稳妥,特别是当行情变化对自己不利时,诈骗方会利用供货方急于脱手的情况,以延期付款或代销为名,骗取商品。在商品供不应求时,诈骗方会利用进货方急于取得货源的情况, 以预付款或定金的名义,骗取钱财。因此,急于求成容易疏忽大意,使诈骗者有可乘之机

  四、严格核实签约人的身份。目前,许多诈骗者多以企业的名义行骗,其中 有一部分在签订经济合同时并未取得其法人授权的资格,或超越授权范围签订合 同。因此,法人机构在签约前应该严格核对签约人的身份。即使是熟人,也不应 疏忽大意。以防止某些人在被单位除名或离开后,利用原有业务关系签订合同实 施诈骗。

  五、严格核实签约单位的经营资格和资信证明。许多诈骗者租用高级商务大 厦,出入汽车等,摆出一副实力雄厚的模样。但实际上有的是濒临破产的企业, 有的是有违法前科的企业,有的是根本不存在的企业。所以,在签订经济合同前, 要先审核对方当事人的经营资格和资信度。如到工商部门、审计部门等查询获取 有关对方的信息,切忌被表面现象所蒙蔽。对大宗交易,即使是老客户也要审核 其当前的资信度,以防资信状况的恶化而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

  六、严格核实合同的主要条款。签订经济合同必须条款齐全、明确,当前应 特别注意担保条款兑现的可信度。条款不全或含义不清是合同诈骗惯用的伎俩。 如质量条款不明确,形成骗取定金和保证金的骗局;如履约期限过长,形成骗取 商品后低价抛售,携款潜逃;如违约责任和担保条款不明确,使诈骗者难以得到 有力制裁。经济合同的审核是一项严肃的事务,应聘用律师等懂法的人参与,这不仅可以保证合同的有效性,也可以提高办事人员本身的素质。

  经济合同诈骗的常用手段分析

  1、冒用或盗用别人的名议订立合同行骗。

  2、 玩弄合同条款进行诈骗。合同的条款是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任何一方不得违返。否则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有些利用合同诈骗者,订立合同时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故意制造条件或是设法在合同中订立对方极有可能违约的条 款,以此骗取所谓的“违约金”或“其它损失补偿”。

  3、 利用报纸、杂志和专业刊物。以及广播、电视大作广告,或通过某些单位或个人所作的有偿“新闻”报道,发出要约引诱,以寻求货物销路,推销技术专利,提供技术服务,或寻求合作、联营伙伴街,骗取定金、预付款、货款、技术服务 费等财物。

  4、 利用企业急需紧俏商品或急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心理,谎称能提供紧俏物资或引进外资,取得该企业的信任,以骗取该企业的定金、货款或介绍费。

  5、 伪造银行票据。采取私刻银行公章,印鉴或利用作废的银行票据,利用某些企业个别经营者思想麻痹、识别能力不强等弱点来骗取款或物。

  6、 在货物运输或仓储保管合同中,诈骗者利用运输方式或保管方管理制度不严的漏洞,通过偷盗或者涂改提单,冒充收货人或仓储人骗取货物。

  7、 在加工承揽合同中,有的诈骗者以承揽为名,到处签订合同,以骗取加工原料或定金;还有的以定做方的名义,骗取承揽方的“质量保证金”。

  8、 在购销活动中,有的行骗者以接受或帮销滞销商品为诱饵,抓住某些企业急于推销滞销商品的时机,乘机与其签订购销合同或代销合同,要求对方先发货, 随后将骗取的货物低价出售或抵偿其它欠债,待到发现时已货款全无;还有的行 骗者在质量上玩弄骗局,如果取伪造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和产品的名称、产地、生产厂厂名、厂址、产品的主要或份含量及其他质量的状况、保存期限等产品标志的方法进行诈骗;诈骗者为了能使对方轻信上当,往往在合同中规定一些对己方不利和十分苛刻的违约金、赔偿金等制约条款,甚至先在小额合同上处罚一下自己,造成己方“信守合同、资信良好”的假象,然后骗订巨额合同,使对方先发货或先预付货款,以其他人的货物冒充自家的货物,诱骗客户“主动”签订合同,交付货款等等。

  9、在保险活动中,诈骗保险赔款的手段五花八门。诸如,冒用或盗用被保险人的名字向保险公司索赔;在机动车辆投保中,以此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投保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人身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伪造、变造与保险事故有关的证明、资料和其他证据,或者指使、唆使、收飞买他人提供虚假证明、资料或者其他证据,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等骗取保险金。

  诈骗的防范对策 1、订合同前,合同当事人要谨慎从事。要通过法律顾问、律师、工商、银 行等各种有效途径,摸清对方的主体资格、隶属关系、注册资金、经营状况、履约能力等,核准对方提供的有关文件、材料等情况,然后再确定是否签订合同。 排除因假合同、假身份、假货源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诈骗。

  2、签订合同要细心、认真、严格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力求合同条款完备 准确,不生岐义。重大合同可以请律师帮助签订,签订合同时也可以请公证机关 进行公证。

  3、在签订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缆等合同时,债权人为了保障其 债权的实现,可以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通过保证、 抵押、质押、留置、定金等方式设定担保。

  4、合同当事人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义务,另一方面要注意按照 合同的规定行使权利,如对标的物的检查、验收、注意对对方交付的货单、票据等。